攝影并撰文/記者 衛雨檬 特約記者 魏加升 通訊員 林 鐸
離開火神山醫院那天,黃文杰面帶笑容。結束2周隔離期后,5月1日,他在廣州家中迎來自己的58歲生日。愛人李慶麗為他準備的蛋糕上,寫著“平安”二字。
17年前,黃文杰成功報告全國首個非典病例,并治愈了首例非典患者,是抗疫“一等功臣”。17年后,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,他毅然遞交請戰書:“讓我為祖國再次上‘戰場’!”
武漢,是黃文杰曾經求學的地方。疫情發生前幾個月,他還到這里參加過學術會議。形勢仿佛轉瞬之間發生變化,原先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城市,頓時變得沉寂。
“武漢人民遇到困難,我怎能不來!” 黃文杰帶領團隊進入火神山醫院后,一直鉚在“紅區”救治危重患者。
一次會診,患者忍不住劇烈咳嗽起來,空中噴散的飛沫令人心頭一緊??吹交颊邠鷳n的眼神,黃文杰笑著說:“放心吧,我就是沖著病毒來的!”
?







抵命廝殺的戰場上,誰是身經百戰的老兵,一眼就能看出。
從當年的非典到如今的“新冠”,面對眾人談之色變的病毒,英雄挺身而出。黃文杰經常在病床前一站就是半個鐘頭,為病人查咽喉、聽肺部呼吸音變化、清理氣管分泌物……這樣的距離,是醫者和患者的心貼心,是戰士和敵人的殊死搏斗。
“我先上,大家跟著我做?!辈》坷?,黃文杰的專業和沉著為患者和戰友帶來信心。最后一名患者出院那天,看著那個輕松的背影漸漸遠去,回想起70多天前接診首批危重癥患者時的情形,黃文杰頗感欣慰。
那是2月8日,元宵節,從當天下午1點到晚上9點,黃文杰站在“紅區”的通道入口,對所有45名患者逐個進行查看、分診。他在戶外刺骨的寒風中站立工作,持續整整8個小時。脫下防護服那一刻,他才感到雙腳已經凍得麻木。
“我們是與死神賽跑,多堅持一分鐘,就能給患者多帶來一分希望?!秉S文杰經常這樣鼓勵戰友。然而,縱使久經沙場的老兵,也會有“脆弱”的時候。
一次,黃文杰差點倒在“紅區”。身穿厚重的防護服,口罩、護目鏡緊緊勒住面部,持續的高強度工作,讓本來就患有鼻炎的黃文杰感到胸悶……那天,在與病人交談時,他突然喘不上氣,眼前一陣眩暈。他趕忙用手扶住墻壁往門口走,大口呼吸,過了好一會兒才緩了過來。
“您是科室的心臟,每一次跳動,都能給我們帶來生的希望……”一位患者寫給黃文杰的感謝信,讓人們讀懂了一位老兵的堅強和仁心。
?
?
編輯/劉欣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