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并撰文/張 梨 尹京晶 記者 安普忠 特約記者 劉國順 何武濤
今年夏天,履新不久的甘肅省酒泉軍分區副司令員董高,馬不停蹄地到基層走訪調研。從人武部部長到軍分區副司令員,從鄂西南到大西北,他的軍銜職務變了,工作崗位變了,但那顆赤誠為民的心依舊滾燙。
擔任湖北省恩施市人武部部長時,董高提出“1個縣級人武部牽頭3個地方單位組成扶貧隊定點幫扶1個貧困村”的扶貧模式,將幫扶對象由單個特困戶拓展為整個扶貧村,幫扶力量由縣人武部“單打獨斗”調整為軍地“聯合作戰”。這一扶貧模式先后助力15個重點貧困村實現脫貧,當地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。
?



在鄉親們眼里,董高說話辦事雷厲風行、一諾千金。天落水村海拔高,村民吃水困難,董高帶隊深入山林,三探地處絕壁的鷹嘴崖,費勁周折找到水源充沛的泉眼,并多方協調資金修建水廠、鋪設管道,幫助群眾實現了“一管清水進農家”的夢想。
董家河多年來沒有一座像樣的橋,每逢雨季,村民只能涉水過河。路難行,也導致了村里的茶葉、水果、土豆等作物運不出山。董高把修建董家河大橋作為重點幫扶工程,組建起由恩施市人武部牽頭,運管局、公路局、食藥監局參與的扶貧工作隊,不到1年時間,便建起一座橫跨董家河兩岸的新橋,村民在橋頭建起紀念碑,取名“軍民連心橋”。
紅土鄉脫貧攻堅指揮部里,至今還掛著2幅地圖。董高曾經花3天時間,把全村177戶貧困戶的情況,一戶不落地標注在圖上。董高“復制”了兩份,一份放到包里,一份“掛”在心上。
?
?
編輯/高采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