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并撰文/張 南 高駿峰 龐中秀
深夜,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一間操作間內,切割機切割金屬產生的火花忽明忽暗。一級上士邵宗興將元件上的凹槽與變速手柄模具進行比對,緊鎖著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,“擋位限制器”終于制作成功了。有了眼前這件小發明,既能確保車輛安全,又可保證車輛處于快速反應狀態。
入伍14年,邵宗興相繼取得“精確校靶系統”“多功能扳手”“身管固定器”等13項發明成果,每一項都是以問題為導向,向戰發力。
2014年夏天,該旅首次組織微光條件下實彈射擊考核。由于火箭筒搭配的微光夜視儀只能對目標進行概略測距,結果不少官兵的射擊成績不太理想。
?
那一夜,邵宗興輾轉反側難以入睡,終于想出了一個解決火箭筒夜間射擊測距難題的辦法。
從此,邵宗興努力學習裝備知識,吃透十幾本教材,對裝備的構造、性能了如指掌。為了讓射擊架與火箭筒完美嚙合,他利用一把游標卡尺,通過反復打磨測試,造出了讓廠家師傅都贊嘆的高精度零件。
再次走上考核場,邵宗興帶著他發明的“火箭筒夜間射擊架”第一個進行射擊。3發炮彈炸響后,觀察所傳來捷報:“三發三中,兩彈一孔!”最終,憑借邵宗興的這項發明,全連夜間射擊成績大幅提高。
常年和作業臺打交道,與油污作伴,邵宗興的雙手變得干枯粗糙,指關節也出現了變形。然而,在他看來,這正是一名士兵思戰研戰的榮譽獎章。
?
?
編輯/肖 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