攝影并撰文/記者 陳國全 特約記者 周演成 通訊員 黎香朝
“這是魚群的聲音?!?/p>
“這是某型軍艦螺旋槳的聲音?!?/p>
“這是小型漁船發動機的聲音?!?/p>
……
?


打開錄音筆,海軍某潛艇基地聲吶技師、二級軍士長張磊告訴記者,這是他隨潛艇出海時收集的海洋生物和艦船發出的各種聲音。
這些在記者聽來沒多大差別的聲音,張磊卻能區分得一清二楚。他說,堅守潛艇聲吶戰位20多年,這些聲音是他隨時要面對的情況。
剛學習聲吶專業時,張磊守著錄音機,沒日沒夜地練聽音判型。崗位能力考核時,需要分辨數百個噪聲目標,張磊無一差錯,且目標判定平均耗時僅3秒,遠低于訓練大綱規定的時間。
?


在一次“背靠背”潛艦對抗演練中,現場突然多出一艘觀摩艦,且與參演艦艦型相同、主機相同、轉速相同、槳葉相同……該鎖定哪一艘?張磊冷靜地戴上聽音耳機,雙眼緊盯顯示屏,很快就從紛繁復雜的信號中找到有用信號,迅速鎖定目標。潛艇指揮員據此定下決心,魚雷精確“命中”目標。
2015年,張磊擔任基地聲吶專業教練員。他結合自己的出海經驗,把多年來積攢的心得筆記制作成40多套多媒體課件供學員學習使用,并創新探索了有效的海上訓練模式。在張磊的培養和帶動下,一批優秀聲吶兵走上戰位、走向深藍。
潛行深海,身在艇上,艇在心上,張磊把崗位作為施展個人才華的舞臺,成長為萬里海疆的“聽風者”。
?
?
編輯/劉欣欣